三国杀视频剪辑技巧有哪些,三国杀视频剪辑技巧有哪些方法
《三国演义》中刘备去建康成亲,诸葛亮给了赵云三个锦囊,这件事是真还是假?
第一个锦囊:见乔国老,并把刘备娶亲的事情搞得东吴人尽皆知; 第二个锦囊:用谎言(曹操打荆州)骗泡在温柔乡里的刘备回去; 第三个锦囊:让孙夫人摆平东吴的追兵,她是孙权妹妹,东吴将领惧她三分。
此事仅记载于《三国演义》之中,鉴于《三国演义》里,戏说的成分比较大,而且也没有任何史料的支持,所以此事是假的,只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小说家言而已。
可是锦囊妙计在三国时期还真的出现过一次,只不过用此锦囊的不是诸葛亮,而是曹操。
诸葛亮的锦囊妙计
刘备准备去江东和孙夫人成亲的时候,诸葛亮给了赵云三个锦囊。第一:去见乔国老,把孙权嫁妹一事在江东大肆宣扬;第二:以曹操出兵攻打荆州为借口,让刘备尽早脱身江东;第三:安排孙夫人摆平江东追兵。
当然此事水分很大,比如诸葛亮是怎么认识乔国老的,而且乔国老有把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之内就把孙权嫁妹的消息宣扬开来吗?又比如孙夫人是孙权妹妹,江东人对她会有顾忌不假,可诸葛亮又怎么能确定孙夫人就会反过来帮助刘备呢?凭刘备的男性魅力?那也未免太冒险了吧。所以诸葛亮这三个锦囊妙计只是一种移花接木的手段,目的就是宣传诸葛神算的神奇罢了,做不得真。
至于罗贯中所移的花,其实是曹操种下的。
曹操的锦囊妙计
此事发生在公元215年,当时刘备正在夺取益州,曹操正在汉中攻打张鲁,孙权也耐不住性子,起近十万大军攻打合肥,企图牵制住曹操,和把国境推至淮河一带。而此时的合肥城里,只有张辽,乐进,李典三人以及七千士兵而已。
可是曹操不愧身怀韩信,白起之奇策,一早就预料到孙权会在关头插上一脚。所以在出征汉中前就派了护军薛悌送了一封书函给张辽三人,并下令“贼至乃发”。现在孙权来了,正是开启“锦囊”的时机。
“锦囊”中只有短短的数十字:“若孙权至,张辽,李典出战,乐进守城,护军不可参战”。曹操已经做出了此战的规划,剩下的战场就交给张辽等人了。最后张辽也没让曹操失望,以八百壮士大破孙权十万大军,差点活捉了孙权。
张辽威震逍遥津,留下了“张辽止涕”的成语,孙权也被今人“尊称”为“孙十万”,并留诗一首:“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评论!!!
文章来源/那只胖狐狸
刘备去东吴成亲,诸葛亮给赵云三个锦囊,这事是真的吗?
按照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的描述,东吴派吕范前来提亲,诸葛亮全面分析了各种因素,认为刘备可以前往东吴,缔结这门亲事,打消了刘备疑虑,派赵云带五百士兵,随身保护刘备,并根据事情进展,密制一个锦囊,让赵云按说好日期,打开查看具体操作,结果赵云照办无不应验。这段故事比较长,演义共用两回才完成。
刘备和孙权之妹结亲,这事是史实,三国志中有记载。但这段故事,是罗先生据情演绎,主要是夸赞诸葛亮足智多谋,先知先觉。结论:三个锦囊当然是虚构的。不过,罗先生的文笔确实不同凡响,故事情节入情入理、合乎逻辑,完全没有生硬做作痕迹。当然,一个或两个锦囊、或者计谋,按诸葛亮的聪明,还是有可能的。因为罗先生参考了大量野史杂记,有些事正史因种种原因,不便记载,而野史则没这些顾忌。不能正史没记载,就认为全是罗先生瞎编的。而且,不光这件事,同样适用其他故事。
第一个锦囊,刘备赵云刚到东吴边境南徐,让赵云令随带的五百军士,人人披红带花,敲锣打鼓,张挂横幅,大肆宣传,把刘备与孙尚香结亲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东吴尽人皆知。同时,刚刚安顿好住处,刘备、赵云前往孙策周瑜的老丈人--乔国老家拜访,因乔国老、吴国太是亲家,唯一的女儿出嫁,乔国老一定去吴国太那道喜,目的是,把孙权假结亲、真诱骗、弄得进退两难,投鼠忌器,不好对刘备下手。
第二个锦囊,年关临近时,打开第二个锦囊,让赵云对刘备假说曹兵进犯、荆州危急,使刘备设法脱身。目的是破除孙权、周瑜设计用美女、香车、舒适生活软化,腐蚀刘备,使刘备逐渐丧失战斗意志,脱离荆州众兄弟的阴谋。
第三个锦囊,是刘备脱离虎口,在逃回途中,吴将徐盛、丁奉、蒋钦、周泰、陈武、潘璋带兵来追,前堵后截,危在旦夕,让刘备亲自求告孙夫人,出面解围。孙夫人自幼习武,性格刚强,不让须眉,听了刘备陈述大怒,推车直出,大骂徐盛丁封,声明:周瑜能杀你徐盛丁奉,吾岂杀不了周瑜?徐、丁二将只好让路。随后与蒋钦等汇合后,又返追回来,结果又挨一顿臭骂,几员将领商议,人家终究是兄妹,今孙权虽下达死命令,到时人家翻脸,吃亏还不是咱们?于是,几人做主,不如索性做个人情,放刘备得了。这有法不责众意思,即使孙权恼怒,不会把六将都杀了,是不?
最后,虽然周瑜亲自带兵,水陆并行,步骑全上,却又中关羽、黄忠、魏延三路埋伏,大败而归。就这样,刘备结亲,安全返回,皆大欢喜;孙权嫁妹,赔了夫人又折兵,竹篮打水一场空。(005)
《三国演义》中,周瑜动不动就气得吐血,正史中的周瑜到底是什么样子?
《三国演义》中,周瑜动不动气的吐血,这是罗贯中笔下生花所致,真实的周瑜,足计多谋,几万人马敢火燒曹兵几十万人马,这样的一流战略家是不可能被人动气吐血的,信不倍由你,我信。
要分清楚小说《三国演义》只是文学作品。周瑜为人宽宏。从程普身上就充分印证这一点。程普认为自己年长,经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终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敬佩服他。罗贯中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慧,给众人留下诸葛亮宽厚大度,周瑜小气不能容人的印象,设计了这样一系列的情节。这是小说里的情节,其实细想很站不住脚,孙氏父子何等英雄英明,周瑜如此心胸岂会担当大任?小说虽然脍炙人口,但终是虚构事件,与历史不符。也终因是小说,并无太多非议。真是:贯中思宗汉室刘,三国演义惑所有。
民间的口水能黑死人!假的东西往往被忽悠得很有市场,就像民间传说中的诸葛亮“四妒”周瑜一样,搞得周郎无论是气量、才智,还是胆略和谋识都不是人家诸葛亮的对手。
可大家别忘了!三国时期的那个“郎”字,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得到的,那可是民间赞誉一个人至高无上的美称。罗贯中在《演义》里那么神话诸葛孔明和关羽,可他也没敢在年轻时候的诸葛亮和关羽后面缀上一个“郎”字。
历史上的周瑜,非但不是罗贯中所言的是“肚量狭窄”之人,而是一个智勇兼备、才德出众、恢宏大度的军事家。史书记载他为人:坦诚直率且大度。除了罗贯中黑了周郎一把之外,相关的三国史籍中,还真找不出有关周瑜肚量狭窄的不良记录。
倒是无意之间,在所有正史的记载中,发现了诸葛亮除了在治国方面伟大之外,至于在军事能力方面,实在是平常得一般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