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木偶戏3,以木偶戏为主题的作文

游戏测评 2025-06-08 7

资中木偶戏的来历?

木偶戏也叫傀儡戏。传说周穆王到昆仑打猎返回时,有一位叫偃师的工匠,亲自制作木偶人表演歌舞,颇得周穆王的赏识。

木偶真正作为戏剧性的表演,大约是汉以后的事情。《通典》上说:“窟石晶土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表家乐也,汉末始用于嘉会。”三国时,马钧制作的木偶纤巧细腻,玲珑剔透,能表演多种技艺,因而马钧也获有“天下之名巧”的美称。到了唐宋时期,木偶的制作更加完美。两宋时期,种类繁多起来,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等。元、明、清以后遍及全国。过去北京就有挑担的民间艺人走街串巷演木偶戏,人们称之为“乌啾啾”的。只用一根扁担将一方箱式的小舞台支撑起来,四周用幔布围住,艺人独自在里边敲锣打鼓,又演又唱,颇见功夫。

以木偶戏3,以木偶戏为主题的作文

说说木偶戏?

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

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2006年5月20日,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州木偶戏传承人事迹?

曹章玲,女,汉族,1960年7月出生,广东高州人。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原所长,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高州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

曹章玲1976年7月高中毕业后,怀着对木偶艺术的爱好,同年8月就加入信宜市木偶剧团工作,1983年4月到高州市木偶粤剧团工作,师承木偶艺人陈永辉、何文富,既学习木偶戏表演艺术,又学习木偶配唱,加上自己的勤奋好学,刻苦练功,很快就掌握了木偶粤剧的演唱和木偶操作表演技巧,成为担纲演员,并在1995年9月起就担任了团长职务,其主演主唱的剧目深受观众的欢迎和好评。近几年来,剧团新吸收了一批学员,她以老带新,积极传授木偶操作和木偶配唱技术,培养了剧团的新生力量,使剧团能正常演出,为高州木偶戏的传承作出了很大贡献。

参与演出的主要剧目有:《柳毅传书》、《嫦娥奔月》、《芙蓉仙子》、《孙悟空中三调芭蕉扇》、《三气周瑜》、《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猪八戒招亲》、《六国大封相》等;

何文富1964年加入高州木偶粤剧团,在四十余年的表演生涯中,他的木偶头操纵技艺出神入化,能展现眼珠转动、吐火等高超特技,他演出的“花旦”行当,能把女性的喜、怒、哀、乐发挥得淋漓尽致,婀娜多姿。

他在多年的摸索总结后,在传承木偶戏“左手派”的基础上,融入各门派技艺,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他主演的《小八路》《逼上梁山》《闪闪红星》《哪吒闹海》等,导演的《柳毅传书》《嫦娥奔月》《芙蓉仙子》《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等剧目,深受群众喜爱,被称为“粤西一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