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日方舟真理悖论通关攻略,揭秘明日方舟真理悖论通关攻略大全
所谓的‘’费米悖论‘’根本不符合逻辑推理,为何被一些人当作真理而津津乐道?
非常感谢邀请,这是个非常宏观的问题,个人简单总结认为费米悖论是不能用逻辑推理去证明的,因为它本质上是个哲学问题,物理学方法是无法解决哲学问题的。哲学问题无边际的特质是吸引众多人探求真理并津津乐道之所在。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是一个真理,还是一个悖论?为什么?
这是一个真理,其原因:
一、自然选择的结果。
世间万物,千变万化。静止与变化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社会在不断变化,历史在不断前进,变化者与时俱进,不变者遭到淘汰。这就是地球上几次物种大灭绝,后来的物种代替原来的物种的原因。
二、人也适用这一自然规律。
人由猿不变进化而成,由动物界分离出来,成为了高等动物,成为了世界万物的主宰。但人仍在不断变化和进步,而且似乎永无止境。比如: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的人要聪明些,而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的人也要聪明些,现代人比以前所有时期的人都要聪明些。为什么呢?重在一个“变”字。
因此,人是由普通动物到高等动物再到高智商动物,一直在变,其它的各方面(道德、文化、素质、寿命等)都是如此。
哲学上,运动(变化)是永恒的,静止(不变)是相对的。
同时,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在一定条件和内外因素作用下发生的。而不是舜夕万变任尔主观意识而转变。
用唯物辩证法观点看问题,就能揭穿很多谎言和诡辩。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一切事物是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这是绝对的,而绝对静止、停滞、固化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既便事物的外在形态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其内部是不断变化的。所谓事物的不变,只是在某一时空阶段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事物的全部本质。
谢邀!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是一个真理,还是一个悖论?为什么?
变是绝对的,不变只是相对。应该肯定这是一个真理。并非悖论。客观世界的量变和质变是有内部的矛盾引起的一种运动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有质变到量变的循环往复,而又由低级到高级的无限过程。以物理现象来说,水的汽化和结冰,溶液的沸腾或凝固,金属的溶解或结晶,电磁波的变化,红外线紫外线等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以化学现象来说,上学时学的化学周期表,表明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整个周期表都是严格按照核电荷数的多少排列的。以生物现象来说,当前我们面对着冠状肺炎的疫情,就是野生动物的细菌感染到人类的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生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以人们思维现象来说,人们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开始总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逐渐的达到理性认识,回到了社会实践当中去检验。提高了我们辩证思维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形式思维的能力。这个过程贯穿一个变的飞跃达到质的转变。变,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符合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发展原理。符合社会发展你客观规律。符合进化论的观点。
感谢邀请。
如果理解得不错,本题目讨论的,不是“运动变化”是否绝对的问题,而是讨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句话属不属于悖论的问题。
有必要事先明确,悖论和真理,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悖论是逻辑问题;逻辑,只负责真假,不管对错——就是说,逻辑,只按照既定的逻辑规则,衡量一个判断或一个推理的外部形式上的真假,而不追究这个判断或推理的内容是对还是错。
那么,尽管所有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绝对,这是真理,但仅就“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句话来说,是属于逻辑悖论范畴的。
所谓悖论,全世界有极其一致的共识——这就是“由肯定其真,就推出其假;由肯定其假,就推出其真的一类命题”。
就是说,这是一类特殊的自相矛盾的命题。
这类命题,亦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个命题A,A蕴涵‘非A’,‘非A’蕴涵A;即A与‘非A’等值”。
本话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的这句话,是符合上述公式的。把“变”代换为“A”,即可得到——
“唯一‘非A’就是A“。
你看,这不就是悖论了吗?
当然,有人会说,“不变”是一个词组,其含义不完全与后面的 “变”是反相关否定关系。
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我们不妨再带换一下,亦可得到——
“唯一‘不变化的事实’就是‘变化的事实’”。
是不是悖论呢,显然是。
前面说到,逻辑只负责形式真假,不管内容对错;而且,是由人们总结出来的逻辑规则来衡量的。这也就产生出两个问题——
第一,悖论一定和人们的语言表达有关。例如“唯一‘不变化的事实’”,这个概念有没有等价的概念呢?有,实际上,它与“毫无例外的所有事实”是等价的。就是说,有时候,换一种表达方式,悖论可以变为非悖论;反之亦然。
第二,悖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或者说逻辑现象,因而早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有了持续的研究。
举例来说,有一个悖论,与本题目所说很近似——
“所有事情都有例外”。
这个说法,从表达的内容来说,正确无疑。但是,这句话本身,包不包含在“所有事情”之内呢?在逻辑上,明显属于“由肯定其真,就推出其假”这样的命题。
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古希腊麦加拉学派的“说谎者”悖论。
转换成现代语言,其内容是——“这句话是谎话。”
即,如果它真,即“这句话是谎话”真——它是谎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假的;如果它假,即“这句话是谎话”——它就是真的,那么,这句话又成了假话。
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所以被称为悖论,英语里有一个专用名词,叫“paradox”。
古希腊-罗马时期,还有过其他悖论。中世纪,也要有人提出了几个可以属于悖论的命题。
现代,罗素说的“我只为不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也算一个悖论。
1926年,英国数学家拉姆齐把有史以来的著名悖论,划分为逻辑悖论(语法悖论)和语义悖论(认识论悖论)两大类。
按照他的划分,悖论问题只是逻辑问题和语义问题了。像流传很广的“费米悖论”,已经不属于悖论问题。
比较重要的悖论,属于逻辑悖论(语法悖论)的有——
1,布拉里福蒂悖论,即“最大的序数”或“包括一切序数的良序集”悖论。
2,康托尔悖论,即“最大基数”或“一切集合的集合”悖论。
3,罗素悖论,即“一切不是自身分子的集合所构成的集合”悖论——如把集合S定义为: S由一切不是自身分子的集合所组成,即任一集合A, A属于S当且仅当A不属于S。如果S属于S,则据S的定义,S就不属于S;反之,如果S不属于S,同样据S的定义,S属于S。“S属于S当且仅当S不属于S",这是自相矛盾的。
其中最难解的,是罗素悖论。
属于语义悖论(认识论悖论)的有——
1,说谎者悖论。
2,理查德悖论,即“一切可以用有穷个字定义的实数”。
第二类,拉姆齐还列举了一些,这两个最著名。
本题目说的,应该属于第二类了。
古代,研究悖论的基本都是哲学家。后来,从里面分出了一些逻辑学家。再后来,加入研究的是数学家,如莱布尼兹、罗素等。然后,又有语言学家和语义学家加入。
现在,主要在研究的,是类型论学者和集合论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