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蜂来袭,
美国杀人蜂是从哪里来的?
据美国的昆虫学家发现,大虎头蜂在美国被发现,这个拥有“杀手大黄蜂”绰号的外来入侵物种也是在美国首次被发现,一瞬间就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根据专家表示,这种杀人蜂来自于亚洲,,它们一般都处于东亚地区的温带以及热带地区,飞行的速度竟然能够达到32km/h,身体大小是普通蜜蜂的5倍之多,是世界上目前为止最大的黄蜂,也是最危险的昆虫之一。
杀人蜂,又被叫做非洲杀人蜂,它是由非洲的普通蜜蜂,与丛林里的野蜂交配发育,而繁殖出来的新品种。
自从1991年起,有关被杀人蜂袭击的事件在美国不断发生,甚至出现过有老人被活活叮死的报道。
实际上在20世纪之前,南美人就从欧洲引进了蜜蜂,在田间放养。但是欧洲蜜蜂产蜜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能让人满意,因为欧洲属于气温较低而且比较干燥的温带,可是南美地区潮湿且炎热,这些蜜蜂不大适应这里的气候。
1956年,巴西的遗传学家克尔与他的团队,从南部非洲获得了63只野蜂蜂王。这种非洲野蜂,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克尔团队的愿望是,用这种野蜂与欧洲蜜蜂杂交,从而培育出一种能够适应热带气候,并且产蜜多的新型蜜蜂。于是这被采集到的63只非洲野蜂蜂王,就开始了它们远征美洲的航程。
到达巴西后,活着的蜂王还有48只,克尔他们很快投入了研究之中。通过人工授精,用这些蜂王和欧洲蜜蜂,培育出了第一代杂交蜂。又经过自然淘汰,原种蜂王还剩下29只,它们在克尔的实验基地里,被精心地喂养。
这本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物种改良实验,但噩梦却因一时的疏忽产生了。
为了防止从非洲引进的野蜂蜂王跑掉,实验基地里的蜂箱,都在其入口处塞进去了一个小盒子,只容体形较小的工蜂可以自由出入,但庞大的蜂王,则被关在了箱内。
在1957年10月1日这一天,意外却出现了。
一位生活在当地的养蜂人来到了蜂箱附近,见到蜂箱的入口处有个小盒子,就将它拔了出来。他那时当然不知道,他打开的是潘多拉盒子,从那蜂箱里钻出来的,将是令全美洲大陆都恐惧至今的杀人蜂。
那天,从那蜂箱里逃出来的蜂王共有26只。
克尔他们在知道有蜂王出逃时也并未太在意,他们利用剩下的原种蜂王和杂交培育的后代继续着研究。克尔他们认为,逃走的那些野蜂王和蜂群,可能会自然死亡,或者是被当地数目极其庞大的欧洲蜜蜂同化。可是结果并不是这样,几年之后,克尔的实验基地附近,就有了人畜被一种不知名的野蜂袭击的事件,这样,杀人蜂的阴影也就开始在美洲蔓延了。
20世纪60年代,杀人蜂主要在巴西极其邻国。80年代之前到达墨西哥。90年代初登陆美国。1991年5月,美国报道了第一起杀人蜂袭击伤人的事件。
可怕的杀人蜂,被称之为来自非洲的殖民者
杀人蜂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和迁徙能力。
一群杀人蜂迅速繁殖后,原来的那个蜂王,就会带上一半野蜂,去寻找新的殖民地。而剩下的另一半野蜂,则会重新拥戴出一位新蜂王,继续在原来的地区生活,这样一个蜂群就演变成为两个。而且它们的迁徙能力也极强,往往要飞100公里后,才会选择安营筑巢。
在杀人蜂的领地内,一旦感到自己的蜂巢有可能受到侵扰,它就会对入侵者发动疯狂的自杀性进攻。虽说它们的毒液与一般的蜜蜂相比,也不是毒性更强,但它参与进攻的蜂群数量却更多,对入侵者的追击距离也更远,而且它们的兴奋状态也更长久,居然长达近24个小时。
经过研究发现,单个的杀人蜂会分泌出一种基醋酸盐,做为它的报警信息素。信息素是动物分泌的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以使同样种群的个体之间能够互传信息。杀人蜂攻击目标后,报警信息素会聚集在叮咬处,告示其他杀人蜂进攻目标的位置。因此,当单个的杀人蜂发出报警信号后,很快就会招来大量的同伴。
杀人蜂叮咬目标时,每只释放大约0.1毫克的毒素,而一个成年人如果被500只杀人蜂所攻击,那就会有生命危险了,很是可怕。
杀人蜂有没有天敌?
杀人蜂的天敌肯定是鸟类的。杀人蜂又叫非洲杀人蜂、是膜翅目蜜蜂科的不同种类杂交产生;在中国国内,胡蜂和蜾蠃也有致人过敏,休克或者死亡的事件发生;但胡蜂属于膜翅目胡蜂科;杀人蜂是由非洲普通蜜蜂跟丛林里的野蜂交配发育繁殖出来的新品种。具有对人畜较大的杀伤力,非洲蜜蜂主要造成的危害在于其攻击性。在参考资料一里提到,它们的攻击行为可能跟信息素的分泌有关。
饥荒杀人蜂蜂窝,饥荒杀人蜂走廊,饥荒杀人蜂怎么打?
杀人蜂的天敌就是食人花,也叫眼球花。你先找到食人花种子,种到蜂巢附近,然后吸引杀人蜂出来,在食人花周围转几圈,杀人蜂就被食人花吃掉了,最后再去打空的蜂巢,这招百试百灵,就是需要不断种下食人花,有点费时间。
饥荒害人蜂有什么用?
没啥用,你可以把怪引到害人蜂旁边让它攻击,然后捡漏。注意它是无差别估计的。
在饥荒中蜜蜂分为两种,普通蜜蜂和杀人蜂。普通野生蜜蜂只会在春天攻击玩家,而杀人蜂则不分时间攻击玩家。最后通过二本科技合成蜂箱,制作完蜂箱后右键返回。然后找到合适的位置安放蜂箱。蜜蜂是具有领地意识的,所以不建议离其他生物太近位置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