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生游戏所有案件最佳选择讲解,古代人生游戏攻略案件
古代案件审理是谁的职责?
是按察司的职责。
按察司 为中国明朝及清朝初年中央政府机构之一,隶属于都察院。
入关后承继明制,设为省级地方政府机关,职掌振扬风纪、澄清吏治、点录及复审各省囚犯、勘验供辞与诉状等司法机关。
是大理寺。
大理寺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是全国最高的法律机构。大理寺由秦汉时期的廷尉发展而来,秦汉时期,廷尉作为中央最高司法官,位居九卿之一。到了南北朝北齐时期,廷尉改称大理寺,同时也不属于九卿之一,这表明大理寺职权和编制的扩大。此时,大理寺成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隋唐时期,沿用了北齐的做法,使得大理寺一直成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宋朝由于在皇宫中设立的审刑院,大理寺的职权有所下降,但是没有完全改变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的事实。
你了解吗?古代有哪些离奇的案件发生?
回顾1976年湖南上洞组报仇杀人:满门抄斩,一夜杀害15人
引言
1976年的特大灭门案件应该没什么人不知道,凶手一夜之间杀了15个人,有史以来这种惨案都颇为稀少。
案件主人公
上洞组位于湖南省资兴县,周围都是大山,被大大小小的山环绕,人烟稀少,一共10几户人,积怨却在加深。
欧阳普是上洞组的人,家里条件很差,母亲死得早,兄妹们又没念过书。他们几个被叫着干脏乱的苦力,又得不到平等的报酬。
70年代,欧阳普兄妹们长大,男女住在一起不方便。他向生产队提出批地基盖房子,欧阳义是当时的出纳,从中捣鬼,没有给批复。
1975年,上洞生产队杀了一头猪,欧阳普去买猪油,欧阳义先下手为强,把全部的猪油都买走,欧阳普没有买成。
欧阳普兄妹们也老大不小了,还没对象,有人给他们介绍,欧阳义知道了,又散播谣言,说他是五类分子,不能嫁。
这两家的仇恨越结越深,欧阳普慢慢心中有了杀死欧阳义的想法。
欧阳普父亲抑郁而死
欧和财(欧阳普爸爸)年轻时候做生意挣了点钱,购买了田地。欧昌昌(欧阳义爸爸)种地,日子过得紧凑。两人贫富差距大,慢慢的有了矛盾。
解放战争时期,地主、富农是被打压的对象。解放之后,欧昌昌被划分为贫农,他嫉妒欧和财,想方设法地将他划成富农。
被划分为富农的欧和财,想不明白,整日茶饭不思,寡寡欲欢直到落寞死去。
父亲死后,欧阳普突然变得很开朗,出去打工,专挑苦的做,从不抱怨。见了欧阳义也是笑脸迎接。
身材魁梧的欧阳普在有次生产队摔跤时,三下五除二就把对方放倒,之后再表示关心,其实,他是在试探,队长能不能摔过他。试探之后,发现队长摔不过他,他的杀人计划开始实施。
欧阳普凶残杀人
1975年12月31日,上洞生产队的工人正在烧着最后一批石灰,欧阳普称身体不舒服请了假。欧阳普回到家磨光了家里的切菜刀。
1975年12月31日晚上,上洞生产队烧窑的工人也都完工回去休息,谁都想不到,一场杀人案马上就要开始。
1976年1月1日,凌晨,欧阳普带上白天磨好的刀,拿上手电筒,爬到了欧阳义家。悄悄跳进房间,用手电筒照着一个杀一个,15个人先后被杀死。
回到自己家,看到2个同父异母的妹妹,怕她们通风报信,把她俩也杀掉,并留了纸条,称自己的弟弟不知情,然后逃离。
1月2日清晨,欧阳普两个弟弟大叫,有强盗杀人了,惊动了村民。欧财兴等人赶过来,看到欧阳义家鲜血满地,尸体遍地,赶紧跑去大队报案,大队长赶过来,把阳普的两个弟弟抓走。
欧阳普畏罪自杀
接到报案之后,公社领导、资兴县公安都赶过来,进行验尸调查。国家把此次凶杀案定为特大案件,要求很快破案,在全国对欧阳普发了通缉令。官兵和群众联合起来搜找,还是没有找到欧阳普。
上洞生产队队长欧财兴提出建议,杀了这么多人,欧阳普肯定也害怕,应该没走多远,要不去村后面的树林看看。公安人员带着试试的态度去了树林,果不其然,在一颗大树下吊着一个人,这个人正是欧阳普,他畏罪自杀了。
案件结局
欧阳普杀人之后,去了一个亲戚家吃饭。吃完饭正要逃走,却发现村里布置了很多天罗地网,他就是插着翅膀也飞不出去,他知道罪行的严重性,选择了自杀。
欧阳普死了,欧阳义家剩下两个后代,欧阳义的2个妹妹,两人在悲痛的哭泣。在村里人的帮忙下,父母亲、哥哥的白事简简单单办了下。
后来,公安机关对案件的定性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是凶杀报仇案,有人觉得是等级划分不平等的杀人案。
案件不好定性,也拿不出欧阳普两个弟弟参与杀人的证据,又没有办法把他们放回去,担心群众会报复再次发生惨案。最后,公安人员决定派他们两人去林业场干活去了。
90年代初,湖南省这个上洞组,曾经惨不忍睹的杀人现场已是一片颓废,房屋倒塌,杂草丛生。发生这么大的血案,给当时的村民带来了巨大的恐惧。
看到“骇人听闻”的字眼,我总是想到那些食人恶魔,因为同类相食实在残忍,实在令人费解。
这里咱们不当道德帝,不去说那些极端情况下(比如战争年代、饥荒年代)的食人现象,而是说一个食人成性的恶魔,他没有饥饿之忧,吃人仅仅是爱好。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并没有像以前的帝王“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样对于功臣良将大开杀戒,而是创造性的“杯酒释兵权”,和平的解除了拥兵自重的骄兵悍将的兵权。但是赵匡胤的仁慈也给一些将领为所欲为的勇气,赵匡胤的小舅子王继勋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早在赵匡胤还在做后周的殿前检点校的时候赵匡胤结发妻子孝惠皇后(追封)贺氏病逝。后周显德五年(958年),赵匡胤迎娶王饶之女王氏为妻(谥号“孝明皇后”)。
王饶,字受益,庆州华池人。要说王饶,可不是普通人物,他原是后晋大将,多有谋略,深得百姓爱戴。后周世宗柴荣登基后,王饶加兼侍中,改彰德军节度使。后周显德四年冬(957年)病逝,追封巢国公。
本文要说的主人公王继勋就是孝明王皇后的弟弟。
史书记载王皇后为人“恭勤不懈,仁慈御下”,《旧五代史》也写到王饶“性宽厚,体貌详雅,所莅藩镇,民皆便之。每接宾佐,必怡声缓气,恂恂如也,故士君子亦以此多之”,但王继勋则没有学到父亲和姐姐的一点优点。
《宋史外戚列传》中写到王继勋出生时,他母亲看到一个红发怪人进入了卧室,继而生下了王继勋。降生秉异预示着王继勋不同于常人的嗜好。
成年以后,王继勋相貌俊美(这一点倒是像他姐姐),但是性情凶残乖戾。但因为姐姐的缘故,王继勋仍然长期担任重要职务。
宋建隆四年(963年)秋天,赵匡胤准备讨伐西蜀。检阅军队的时候,王继勋准备暗杀与自己不和的大校马仁瑀。在赵匡胤眼皮子底下就敢刺杀大将,可见王继勋多么嚣张跋扈,但是赵匡胤知道此事之后只是把马仁瑀调离了,并没有处罚王继勋。
乾德三年(964年)九月,赵匡胤组建骁雄骑兵和雄武步兵,隶属侍卫司,由王继勋统领。侍卫司将要出征,但熊武步兵中有一千多新兵还没有妻室。赵匡胤特别恩赐这些新兵可以不准备彩礼,只需要准备酒肉就可以结婚。但是王继勋却令这些人在京城大肆强抢民女,一时间京城人心惶惶。赵匡胤知道后斩杀了一百多人才止住这波兵乱,但是念及皇后的关系,赵匡胤并没有处罚下令的王继勋。
赵匡胤的一味纵容,让王继勋忘乎所以,王继勋认为天下已经没有他不能干的事了,终于王继勋犯下了罪大恶极、人神共愤的滔天大罪。
乾德四年(966年,和上文乾德三年差了一年,月份的事),王继勋被部下告发,赵匡胤解除了他的兵权,但是仍然保留着待遇。王继勋自认为没有了兵权就没有了乐趣,于是养成了一项特殊的癖好:割人。《宋史外戚列传》中这样写到:“继勋自以失职,常怏怏,专以脔割奴婢为乐,前后多被害”。
这王继勋呆在家里没事干,憋出来这么个爱好,专门从婢女身上割肉玩,其中有很多人都被王继勋害死了。
为了掩人耳目,王继勋将这些婢女圈禁在家中,不得外出。可能上天都看不过去了,一日天降大雨,王家的墙塌了,还能跑的婢女都跑了出去,王继勋的罪行才大白于天下。
赵匡胤知道了此事也很震惊,但也仅仅是将王继勋遣返回原籍,令士兵看守而已,后来赵匡胤又命令将其发配登州。可是在半路上,赵匡胤不知哪根神经错乱了,竟然又封了王继勋为官,这为王继勋后来犯下更大的恶性开了绿灯。
开宝三年(970年),王继勋被委派主管西京(今洛阳)。远离了东京汴梁(今开封),山高皇帝远,王继勋更加肆无忌惮。
《宋史外戚列传》中说:“(王继勋)强市民家子女备给使,小不如意,即杀食之,而棺其骨弃野外。”
王继勋不再割人肉玩了,而是开始吃人了,婢女稍有不从就会被王继勋吃了。一时间出入王府的买卖妇女的中间人和棺材铺老板络绎不绝,可想而知王继勋吃了多少人。
王继勋不仅自己吃,还邀请长寿寺的广惠和尚一起品尝。一个和尚,也爱好吃人肉,这是修得什么禅,念得什么经?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夜路走多了肯定会遇到鬼”,因为孝明皇后的原因,赵匡胤活着的时候一味纵容王继勋,但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时候,王继勋的人生就走到了尽头。
赵光义在当藩王的时候就清楚王继勋的罪行,登基之后,赵光义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公开处死了王继勋,广惠和尚也被折断了腿而杀之,一时间洛阳市百姓普大喜奔,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