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人战争遗产剑士玩法详解,火柴人战争遗产剑士玩法详解下载
有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七绝七律、五绝五律?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
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安定城楼》等。
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体裁之一,属于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全篇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五言绝句有仄起、平起二格。代表作品有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
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以此类推,还有六言绝句,六言律诗。但流传作品较少,名作更少,因故不为人知罢了。
六绝一首奉上,共勉之:
王维《春眠》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尤眠。
问题:有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七绝七律、五绝五律?
前言
绝句在南北朝就有不少了,唐朝格律诗定型以后,诗分格律诗和古体诗。绝句也分古绝句和律绝句。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就是七绝。
不过,五律和七律在唐朝,却泛指五言或者七言的律诗,包括绝句和排律。
一、绝句与”小律“诗
1、律绝句(四句)与小律诗
律绝句在唐朝被称为小律诗,《陔余丛考》作者赵翼:
《唐书》:中宗赐宴群臣,李景伯歌曰:
"回波尔持酒卮,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宜。"
此皆六言之见于史传者。至王摩诘等又以之创为绝句小律,亦波峭可喜。
清钱良择 《唐音审体·律诗七言绝句论》:
“绝句之体,五言、七言略同, 唐 人谓之小律诗。”
2、六句的小律诗
六句的格律诗也被成为小律诗,在钦定词谱中可以看到几个词牌,就是这种小律诗:
抛球乐 唐教坊曲名。此调三十字者,始于刘禹锡词, 皆五七言小律诗体:
【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此本唐人小律,后人教坊,被之管弦,遂相沿为词。
二、唐朝的五律与七律包括了排律和绝句
唐朝人的观念中,从二韵开始的五言或者七言,无论长短,只要符合格律规则,都被称为五律或者七律。绝句是律诗、排律也是律诗。
例如这首试帖诗: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一类型的五言诗,唐人就称之为“五言六韵律诗”。
到了元朝,杨士弘选了一部唐诗,名曰《唐音》。他把这一类律诗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
明代高棅编 《唐诗品汇》,也使用了排律这个名词,于是排律便普遍被承认了。
后来的“五律”、“七律”这两个名词仅指四韵八句的格律诗。 例如:
五律《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七律《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每一句字数的不同,有五绝、五律、七绝、七律的不同称呼,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
@老街味道
七律每句七字共八句,第一句可用韵,也可不用,但笫二句必用。三,四句须对仗,笫四句与笫二句同韵。笫五,六句对仗,第六句与二,四句同韵。第七,八句可对仗,也可不对,笫七句可同韵,也可不同,笫八句定同。
七绝四句每句七字.
第一,二句以笫二句定韵。第三句可不用韵,笫四句定与第二句同韵,笫三句与第四句可对仗,可不对。
五律八句每句五字
韵与七律同,二.,四,六,八,同韵。五绝二四句尾同韵
同韵皆是句尾一字,贯穿始终。
长律八句以上有一韵到底。贯穿全诗,是通韵。有些分律用韵,不齐。为较灵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