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徐晃是被谁杀的
历史上徐晃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被孟达一箭射死的吗?
三国名将徐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曾参与多次重大战役,立下赫赫战功,魏文帝曹丕即位后,徐晃被加封为右将军,按照《三国志》记载,徐晃“太和元年薨,谥曰壮侯。”
太和是魏明帝曹睿的年号,太和元年就是公元227年,曹睿即位后,还给徐晃“增邑二百,并前三千一百户”,但徐晃当年却是“病笃,遗令敛以时服”,也就是说,徐晃其实是病死的,死前还遗令家人在他下葬时敛以时服。
但为何会有“徐晃被孟达一箭射死”的说法?原来这是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当时诸葛亮首次北伐,魏国毫无防备,连失三城,姜维等投降蜀汉,此前投降曹魏的孟达正在镇守上庸、金城等处,闻讯差心腹人向诸葛亮表达归蜀之意,并密谋发金城、新城、上庸三处军马径取洛阳,但孟达大意轻敌,此事被金城太守申仪知道后密报司马懿,司马懿一边安抚稳住孟达,一边急行军前往新城征讨孟达。
按照演义的说法,司马懿在行军二日后路遇徐晃,而徐晃似乎是被安排来送死的,他听说孟达造反,居然自动请缨愿为先锋,到了新城,“徐晃坐下马收拾不住,直来到壕边,高叫曰:反贼 孟达,早早受降!”,孟达听到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魏将救去。”徐晃被“众军救到寨中,取了箭头,令医调治;当晚身死,时年五十九岁。”
显然《三国演义》这一段描述是没有史实根据的,孟达在新城起兵准备归蜀是在公元228年,当时徐晃已经去世一年了,此时出现在新城是借尸还魂?
《三国演义》对关羽极尽褒奖,对其惨死甚为遗憾,而徐晃和孟达都与关羽之死有关,在樊城之战中徐晃曾击败关羽,导致关羽腹背受敌,最后被孙吴擒住杀害,而孟达在关羽派人求救时残忍拒绝,关羽孤立无援才败走麦城,小说安排此二人最后自相残杀或只是给读者一个交代而已。
神箭手孟达最后当然也不得善终,他起兵失败后“被申耽一枪刺于马下,枭其首级”,其首级也被“洛阳城市示众”,孟达的结局安排与史实倒也相符。
关于孟达杀徐晃,不知您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历史是病死,演义是一箭射死,请大家分清历史和演义
在东汉末年时,由于当时的时局非常混乱,导致了群雄并起的局面,管理军事方面的人才接踵而起,在这其中,因为各路诸侯都具有一定的实力,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去投向各方的诸侯麾下。
徐晃之死
说到这些,就想起了当时的一个大将徐晃,他是当时曹军阵营中最勇猛的将领之一,他的一生都为曹家鞠躬尽瘁,而且上战场时非常有大将之风。所以曹操对他的印象非常好,认为他是一个忠诚、英勇的人,于是经常让他参加一些很大的战役。
徐晃上了战场后,果然是不同凡响,为曹军赢得了很多次胜利,这其中,平定关中还有樊城解围的事情,都有他的参与。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的有军事实力,但是英雄也有消逝的时候,在三国演义中,对他的死因也有专门进行描述。
说徐晃是因为去对战孟达,由于一个不小心,就被孟达钻了空子,然后受了箭伤,后来战事结束后,回到军营休养,但是因为伤的太重就去世了。但是这个死因是三国演义写出来的,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有一些比较夸张的部分,都并不一定属实,像这件事,就是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的一个事迹。
徐晃的真正死因
在历史上的徐晃,他的一生也是算比较顺利的,一辈子跟着曹家东征西战,赢得了不少的荣誉,而曹操也时常的嘉奖他,赏赐给他不少体面的荣誉,所以他在曹操心中的分量特别的高。
曹操对他也是有一种惜才的心理,所以在军事上非常信任徐晃,将很多军中重要的职位交给他。而徐晃统领的军队也非常有战斗力,大大小小的战争赢了非常多场,于是就这样,徐晃就一直跟在曹操身边,帮他打败了很多敌人,有很多的土地上,都留下了曹家军的痕迹。但是徐晃为人也很低调,没有因为立了大功就自视甚高,所以他的一生也过的挺平稳的。
后来去世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身体不行了,在他一生的英勇事迹背后,是他为了打仗留下的伤病,因为常年打仗,所以留下了病痛,在有一天就这样病逝了。
在历史上,徐晃是曹操手下的一员虎将,有很多著名的战役,都是因为他而取胜的,在正史当中,他的去世时因为积劳成疾,最后熬不过病痛才去世的。
徐晃坐下马收拾不住,直来到壕边,高叫曰:“反贼孟达:早早受降!”达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魏将救去。(《三国演义》)
演义中,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竟然被一个小人物孟达一箭射杀。在演义中,孟达就是一个多次叛变,多次投敌之人。他先叛变刘璋,迎接刘备入川,后叛变刘备,投入曹魏阵营,现在又开始叛变,和诸葛亮接触,想要重新投入蜀汉的怀抱。这次叛变,孟达运气不好,被司马懿得知,派出先锋徐晃讨伐。司马懿认为徐晃那么厉害,擒拿孟达,应该十拿九稳。
没想到徐晃大意了,骑着马来到城下,叫嚣着让孟达投降领死。孟达怎么可能投降,抬手就是一箭,“瞎猫碰上死耗子”,射中了徐晃头部。孟达被手下救回营寨内,不治身亡。随后赶到的司马懿将因公殉职的徐晃灵柩送回洛阳,隆重安葬。
那么,正史上,徐晃也是被“小人”孟达一箭射杀的吗?不是的,演义“骗”了我们,徐晃在历史上是在公元227年徐晃去世的,谥号为壮侯。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徐晃波澜壮阔的一生,揭开他的生死之谜。
归顺曹操
徐晃原来是杨奉手下骑都尉,后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入洛阳。终于在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在张杨、杨奉等人的保护之下,安全回到了洛阳。汉献帝之所以能够逃出李傕、郭汜的魔掌,曹操的迎奉功不可没,徐晃于是劝说杨奉归顺曹操。后来,杨奉又反叛曹操,而徐晃则趁机投奔了曹操。此后,徐晃成了曹操的一员亲信战将,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南征北战
白马之战中,徐晃跟随张辽、关羽,驰援刘延,击败颜良大军。虽然这一战最露脸的是关羽,他斩杀袁军主将颜良,也因此被封为汉寿亭侯。如果没有徐晃的辅助,关羽很难立下如此大功。
在延津之战中,曹军故意丢弃辎重,作为诱饵,使文丑军队陷入争抢的混乱之中。此时,徐晃等人突然出击,击败文丑,文丑死于乱军之中。徐晃因功升为偏将军。
官渡之战,徐晃和史涣率领数千骑兵,一同攻打袁绍手下押送粮草的韩猛,烧毁袁绍大批粮草。这一战,徐晃的功劳最大,被封为都亭侯。在邺城之战、南皮之战、白狼山之战、潼关之战中,徐晃战功无数。
救援樊城:公元219年,关羽围困曹仁于樊城,又水淹第一路援兵于禁和庞德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后曹操派出徐晃,带领第二路援军,与孙权共同夹击关羽。徐晃把“威震华夏”的关羽当作劲敌,故意泄露孙权偷袭荆州的军事秘密,搅乱关羽军队军心,又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
在两军阵前,徐晃先和关羽聊家常,消磨关羽的斗志,后突然下达命令:“得关云长首级的人,赏金千斤。”他的这一手,打了关羽一个措手不及,将不可一世的关羽军队击溃,于是解了樊城之围。徐晃的军事才能,深得曹操赞赏,被称赞为有“周亚夫之风”。徐晃能将不可一世的关羽打败,展现了他的不一般的军事才能。
曹丕时期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不久称帝,徐晃被进封为杨侯。他在征南将军夏侯尚的领导下,和降将孟达一同攻打上庸的刘封。刘封是刘备的义子,骁勇善战,曾和孟达一同攻占上庸。徐晃技高一筹,战败刘封,收复上庸等三郡。
文帝即王位,以晃为右将军,进封逯乡侯。及践阼,进封杨侯。与夏侯尚讨刘备于上庸,破之。以晃镇阳平,徙封阳平侯。(《三国志》)
在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去世时,东吴左将军诸葛瑾突然北伐。徐晃和司马懿来到襄阳,抵挡并击退了诸葛瑾的进攻。太和元年(227年),徐晃因病去世,谥号为壮侯,他的徐盖继成了爵位。
而演义中,徐晃却在公元228年还领兵作战,实际上,他在一年前就去世了。因此,徐晃被孟达一箭射杀,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演义只是文学著作,而历史是人文科学,我们不能等同为一体。我们不能被演义所“蒙蔽”,应该分清楚演义与历史,知道徐晃在正史上是死于公元2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