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诛将录》中关羽的战斗之道,《三国诛将录》中关羽的战斗之道是什么

游戏测评 2025-09-08 7
大家好,关于《三国诛将录》中关羽的战斗之道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三国诛将录》中关羽的战斗之道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 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等历史事件都有历史记载吗?

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等历史事件都有历史记载吗?

谢邀。

其一,历史上斩华雄的不是关羽,而是江东猛虎孙坚。根据正史《三国志·吴书》中《孙破虏讨逆传》的明确记载,孙坚“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遂治兵于鲁阳城。当进军讨卓,遣长史公仇称将兵从事还州督促军粮。施帐幔于城东门外,祖道送称,官属并会。卓遣步骑数万人逆坚,轻骑数十先到。坚方行酒谈笑,敕部曲整顿行陈,无得妄动。后骑渐益,坚徐罢坐,导引入城。乃谓左右曰:"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诸君不得入耳。"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闲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可见董卓的大将华雄,收取他性命的克星是东吴的开创者孙坚,而非关羽。

其二,斩颜良的的确是关羽,诛文丑的却未必。根据《三国志·蜀书》《关张赵马黄传》记载:“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徙其民,循河而西。绍于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虽此时关羽尚在曹操阵营中,但未明确记载文丑为关羽所诛。文丑死于乱军之中的概率比较大。

不是的,华雄被孙坚所杀,颜良被关羽击斩,颜良死于白马之围。三国演义是一部拥刘反曹带有作者主观观念的一部小说,正史和演义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罗贯中为了美化关羽把很多没有发生在他身上的事都放在了关羽身上,比如:

关云长单刀赴会,但是历史上并非如此,单刀赴会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从许昌南下汝南投奔刘备,并未过五关、斩六将。三国演义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

关羽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但对关公该怎么崇拜怎么崇拜,历史延续至今对关公的崇拜是有合理性的。不必太较真。

一、在《演义》中记载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被描述的英勇无敌、忠义无双,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描述了关羽温酒斩华雄,“(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三国诛将录》中关羽的战斗之道,《三国诛将录》中关羽的战斗之道是什么

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描述关羽斩颜良的故事,曹操与颜良双方对阵,原是吕布旧将的宋宪、魏续被颜良斩于马下,徐晃出站也败回阵中。最后程昱推荐关羽出战,结果就是,“(关羽)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描述了关羽秒诛文丑的故事,张辽、徐晃飞马齐出双战文丑,结果被文丑杀的落败而逃,最后是关羽率十余骑马,与文丑交马不到三合,文丑心怯拨马而走;结果“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二、在历史中的真实记载

那么关羽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斩杀华雄、颜良、文丑这些武将呢。我们暂且仅从《三国志》这本史书上找吧。

①斩华雄

华雄是董卓账下的都督,其实是被孙坚所斩,而不是关羽。根据《三国志》中《吴书·孙破虏讨逆传》记载,“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这就是说关东联军在讨伐董卓时,孙坚在长沙起兵会盟。孙坚刚开始与董卓交战,大败。最后孙坚收复散兵,屯兵阳人,董卓便派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及其他多位都督,率五千步骑攻击孙坚。由于董卓方面将领不和,最后孙坚出战,将董卓军队打得大败,并将其都督华雄等斩首。

至于关羽斩华雄,那就纯属子虚乌有了。甚至刘、关、张三人是否参与了讨伐董卓都有可能是假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是在初平元年(190年)到初平三年(192年)之间,此时刘、关、张三人参与平定黄巾之乱,投奔在公孙瓒麾下效力。而此时公孙瓒对外讨伐乌丸、对内平定青州黄巾余党呢。而讨伐董卓的诸侯根据整理史料有: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南阳太守张咨、渤海太守袁绍、河内太守王匡、长沙太守孙坚、颍州太守李旻、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后将军袁术、曹操、张杨。

而《三国演义》中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分别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郡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长沙太守孙坚、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

这里面孔融、马腾、陶谦都没有参加讨伐董卓,公孙瓒不见记载,应该也没有参加讨伐董卓。那么,跟随他的刘、关、张三人同样没有参加讨伐董卓。另外在《三国志》中《先主传》《关张马黄赵传》同样没有记载,刘、关、张三人讨伐董卓的事情。所以说,关羽斩华雄也不可能发生了。

②斩颜良

颜良确实是关羽所杀,这在《三国志》中有记载。其中《关张马黄赵传》中记载,“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也就是汉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徐州,刘备战败投奔袁绍,关羽被曹操所擒。曹操非常看重关羽,以礼相待,赏赐优厚,并任命为偏将军。后来袁绍遣大将颜良在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派遣张辽和关羽为先锋迎战颜良。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帅旗车盖,策马上前刺杀颜良于万马军中,将其首级割下返回,袁绍军中的将领们没人敢出阵阻挡,于是解除白马之围。

③诛文丑

文丑与颜良同属河北名将,颜良被关羽所斩之后,袁绍命文丑率军于延津攻打曹操。结果被曹操以诱敌之计大破文丑军,文丑于此战中丧生。在《三国志》中《武帝纪》就有曹操计斩文丑的描述,“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话说,曹操在解了白马之围后,将当地的居民全部迁走,沿着黄河向西转移。此时袁绍已渡过黄河,追击曹军,一直到了延津关的南面。这事曹操停下行军,在白马山南坡扎营下寨,然后派人登高瞭望敌情。刚开始报告袁军约有骑兵五、六百,过了一会又报告骑兵还在增多,步兵不计其数。曹操便命令骑兵解下马鞍,放开战马。这时,从白马缴获来的辎重物资满道皆是。袁绍的骑兵大将文丑与刘备带着五六千骑兵先后赶到。看见这么多辎重,便开始哄抢战利品,文丑约束不住军队。曹操乘机率领不到六百骑兵杀出,文丑就这样乘乱被宰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三国诛将录》中关羽的战斗之道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