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老兵都知道的冲锋枪实战技巧,cf老兵都知道的冲锋枪实战技巧是什么
二战时德军是不是只有老兵才能携带MP40冲锋枪?
准确的说应该叫MP38\40,该枪基本等同于二战德军的基层骨干用枪,多装备在班长和班长以上的军官身上,也大量装备了装甲掷弹兵、伞兵等部队。
MP40源于MP38,属于38的改良款。
MP38是1938年,考虑到西班牙内战的需求而招标的冲锋枪,当时这把枪已经被Ermawerke公司的伯索尔德·吉佩尔(Berthold Giepel)设计得差不多了,德军便没废什么话,直接做了些小改动,次年就装备上了部队。
MP38在结构上没有使用任何木材,所以削减掉了木头的耗工和成本,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制造,这让国防军很是满意。
但当时的MP38生产方式依然很“传统”,比较依赖机加工工艺,并不能真正大规模生产,所以德国人随后将其进行了工艺修改,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冲压和焊接组件,同时修改了一些MP38的小问题,称这种改款为MP40。
MP40大规模装备部队,成了与毛瑟98k、MG42一样的德军标志性武器。
不过,受生产条件所限,德军实际上只生产了100多万支MP40,它一直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比起600万的苏联波波沙,400万的英国斯登,实在是相形见绌。
所以,德国兵也确实不可能像英军和苏军那样成堆地使用MP40冲锋枪,他们只能尽可能的将冲锋枪配给一线作战部队,偶尔也会有专门大量配备MP40的排级突击部队。
纳粹德军的班组一般为10人班,战术围绕通用机枪展开,这挺机枪就要占去一个射手,一个持弹药、枪架的副射手,加一个灵活过来的弹药输送手。副射手通常会携带支瓦尔特P-38手枪防身,弹药手有98k,但在某些二战图片中,曾出现过机枪手们在身旁摆上几支P40或缴获的苏联冲锋枪的情况。
没法子,MG42射速过快,既消耗弹药,又容易因为枪口过热让敌军找到机会。因此,机枪手们配备点冲锋枪很正常。
但标配MP40的主要就是带队的下士班长,这是步兵班标配。有些装甲掷弹兵或党卫队装甲师会多配备一两支MP40,这是因为他们需要跟随载具出击,需要更灵敏猛烈的近距离火力。
后期有些MP40被替换,尤其是1944年以后,很多都变成了STG44或伞兵的FG42(反正德国伞兵也是当步兵用)。在金属缺乏,产能不足的情况下,连98k这种大栓都开始开糙工,MP40的保有量就别说啥了。
STG44大约生产了40多万支,作为中间威力的突击步枪,它的用途比性能单一的MP40强多了,最后的德军装备了不少STG44,尤其是武装党卫军,清一色装备STG44和Gew43的小股部队也不乏见,最后德国国会大厦的战斗中,STG44的响声更是连绵不绝,耗死了无数苏军的性命。
因为缺冲锋枪,德军会把缴获各国冲锋枪继续装备使用。比如把苏联波波沙冲锋枪改膛为9mm,然后命名为MP41(r)下发部队;未改膛的称为MP717(r) 。
还有苏联的PPS43被称为MP719(r),法国的MAS-38被称为MP722(f),
缴获的英国斯登Mk I命名为MP748(e),Mk II命名为MP749(e),Mk IIS称为751(e),从英国缴获的美国汤普森称为MP 760(e),从苏联缴获的称为MP 760(r),从法国缴获的称为MP 761(f),美国的汤普森称为MP760(a),M1A1型为MP761(a)。
就连盟友意大利的博莱塔38a这种冷门武器,他们捞手里都舍不得撒,给了个MP739(i)的装备名。
由此可见,德国人多缺冲锋枪,很多MP40都装备给了一线下士班长这样的基层带队骨干,一般的新兵蛋子真得运气好才能拿上MP40,否则只能玩烧火棍子一样的MP3008。
实际上,党卫军的许多“外籍部队”也装备了大量的MP40,比如法国人组成的“查理曼大帝”师,这支部队从东线一直打到德国国会大厦,他们就拥有不少MP40甚至MP38.
采用自由枪机式原理,折叠枪托脱胎于MP38的MP40冲锋枪,因为短小精悍,方便携行,最初给装甲步兵和伞兵部队使用,提供近距离持续凶猛的火力。
由于整个二战期间,陆续生产了100余万支MP40冲锋枪,开始由当初只配发装甲步兵和伞兵部队,进而提供给步兵基层部队使用,每班也仅2-3支冲锋枪,一般由正副班长使用,老兵配发一支。
所以网上有人说,手持MP40冲锋枪是二战德军的象征,这话可以这么说;但有人说MP40冲锋枪几乎已到了德军士兵人手一支的地步,那就是扯淡了,德军士兵几乎人手一支,那是毛瑟98K步枪,毕竟该枪量产了1000余万支,是德军步兵最基本的枪械。
MP40冲锋枪,枪重4公斤,枪托折叠仅长0.63米,打开枪托也只有0.83米,发射9毫米手枪弹,采用32发直弹匣,射速每分钟500发,标尺射程200米。
总之,不具备单发功能,只能连发射击的MP40冲锋枪,从当初配发装甲步兵和伞兵部队使用,到提供给基层部队,由于产量有限,仅生产了100余万支,每个步兵班只能配发2-3支,正副班长各一支,另外一支则配备老兵使用。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2018年4月7日于杭州,每天都有精彩的内容推送,欢迎关注本文作者。
一般是看兵种的,MP38/40设计成可以折叠,而且握把和枪身部分使用聚合材料减重。从设计角度来看,这种冲锋枪是特意为伞兵和机械化步兵做优化的。
所以说,冲锋枪投产的时候也是优先装备伞兵(折叠托可以人枪一起空降)和机械化步兵(接敌距离近,需要大火力)。尤其像9人制突击班当中,几乎全员都是MP40(后期转为Stg44)
而普通步兵的话,因为作战是围绕着MG34/42展开战术,而且在野战环境下,冲锋枪还真不如步枪有效。所以常规步兵一般而言一个班只有一把MP40,通常由班长携带。
在二战的电影中,我们常常看到“施迈瑟冲锋枪”,也就是MP40冲锋枪的身影,有德军的地方,基本上都有这支冲锋枪,这支枪也成为了纳粹德军的象征。
但是实际上,PM40冲锋枪没有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那么普及,产量一共就只有一百万只左右,大多用于装备空降兵、装甲兵等,没有大量装备到一线部队。
一百万只是个什么概念?
二战中德军总兵力在巅峰时期一共是1350万左右,也就是说,平均13个人拥有一支MP40,1-2个步兵班拥有一支MP40。
相比之下,美军的M1加兰德生产了630万支,德国的毛瑟98k生产了1400万支。
二战德军一个国防军步兵班为的火力配置是
机枪伍3人:
机枪手一名,带机枪一挺,子弹1150发,早期是MG34, 后期是MG42,此外带近身防卫用的手枪一支,早期是P08,后期是P38。然后腰带一个弹鼓。
机枪副射手一名,可以带手枪一支自卫,还要带一个弹夹,四个弹鼓,一个机枪弹药箱。
机枪第三副射手一名,带一支步枪,一般是毛瑟98k,子弹30-90发,两个机枪弹药箱。
机枪是步兵班的火力核心,可见德军对速射武器的要求。
步兵伍6人:
队长一人,一般是士官,也是步兵班班长,带冲锋枪一挺,6个弹夹,子弹224发,此外可以带一支手枪。
步兵5人,每人携带步枪1支,子弹30-90发,手榴弹2发。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在一般的步兵班组里,MP40是配属给士官的,士官不是普通士兵,而是老兵,正副班长。
德军的班分组又不用,有突击、火力支援等,有适当增多和减少。但是一个班一般来说是一支MP40,当三个班组成一个排的时候,排长也可能使用一支MP40。
MP40,或者说冲锋枪是划时代的产物。因为一战中,欧美国家都觉得堑壕战,步枪就够了,甚至二战初期,英美还认为一个步兵一支步枪,打一枪拉一下枪栓这种战法是主流。对火力输出的要求是不高的。毕竟打出去的都是子弹,都是钱。
而德国是最早意识到冲锋枪的重要性的国家,在一战中,他们就发现,用手持速射武器的“暴风突击队”,突破敌军防线,到堑壕后方发动强火力快速突袭,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因此德国人是比较追求射速的。
在当时,这已经是领先时代的理念了。
二战早期,德军奉行闪击战,就是要快速破袭,那么速射武器虽然消耗大,但是效果也明显。1938年,德国人开始研究冲锋枪,MP40冲锋枪1940年问世。
德军的闪击战主力是战斗机,伞兵和装甲部队,伞兵和装甲兵都讲究快速,近距离突袭,不讲究防守,远距离点射,因此他们需要的是那种抓起来就可以突突突的武器。
尤其是装甲部队,讲究步坦协同,坦克最怕的不完全是坦克,是步兵,所以在德军坦克车上经常应该有机械化步兵,装甲掷弹兵伴随。
作为陆军中的精英兵种,他们总是能跟随坦克或者机械化部队迅速到达前线参与作战,同时又能帮助坦克消灭贴近的步兵。因此他们需要配置射程在300米内的速射武器。MP40就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步枪有效射程一般是500米以上,需要精确瞄准,而MP50冲锋枪一般都是扫射自己面前的敌人,)
德国伞兵虽然也装备冲锋枪,但是伞兵的主要武器还有专门为伞兵设计的Fallschirmjägergewehr 42。
所以MP40严格的来说是一种近战,突击战,或者在机舱,坦克座舱,潜艇等狭小空间里使用的武器。它的优势不是射程,而是射速。
这样的武器如果配属给新兵,那么就是浪费子弹,所以应该优先配属给老兵,以及需要这种武器突击的装甲掷弹兵,和需要这种武器近身防御的坦克兵、空降兵、海军。
冲锋枪和坦克结合是无敌的,二战末期苏联红军人手一支波波沙,搭乘着T34走到哪里扫射到哪里,要火力有火力,要机动性有机动性,要近防有近防,所向披靡。
德国人羡慕不羡慕?羡慕,想不想,想,但是那个时候德国已经是江河日下,既没有这么强大的工业能力生产这么多坦克、波波沙、子弹,也没有那么强大的动员体系动员那么多士兵,也就只能看着波波沙完虐MP40,把红旗插到了柏林的国会大厦。
CF老兵都知道的冲锋枪实战技巧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CF老兵都知道的冲锋枪实战技巧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