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为什么打不过大将军,三国杀为什么打不过大将军呢
三国杀斗地主百夫长匹配到大将军还怎么玩?
这个问题有些不明确。
如果是在三国杀游戏中匹配到大将军,那么对于百夫长来说,可以采用更加保守的策略,尽可能避免和大将军正面交锋,争取多积攒一些小优势逐步压制对手。
如果是在斗地主游戏中匹配到大将军,百夫长可以考虑主动加倍以示决心,而后灵活出牌,牌型和手感称为胜负的关键。
总之,无论是什么游戏,重要的是根据规则和对手情况,采取合适的策略,把握机会,争取获胜。
三国时上将军和大将军有什么区别?
同时存在过唐朝官制,上将军从二品,大将军正三品,将军从二品上将军是唐代十六卫的主官,大将军为副手《新唐书.职官》:左右卫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二人,从三品。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凡五府三卫及折冲府骁骑番上者,受其名簿而配以职。
皇帝御正殿,则守诸门及内厢宿卫仗。非上日,亦将军一人押仗,将军缺,以中郎将代将军,掌贰上将军之事。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左右金吾、左右监门卫上将军以下,品同。
三国杀移动版三等大将军为什么牌不是金色的?
回答如下:三国杀中的大将军牌是红色的,而不是金色的,这主要是因为它的颜色与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相符。在古代,红色被视为吉祥和权力的象征,而金色则被视为皇权的象征。在三国时期,许多有权势的人物使用红色的旗帜和装饰来展示他们的权威,因此红色被视为更符合历史的选择,而不是金色。此外,红色也更易于识别和区分不同的角色,这在游戏中非常重要。
古代大将军与大都督哪个权力更大?为什么?
建议不要看电视剧,因为很多电视剧里面的很多称呼和官职都是错误的,而三国影视剧里面的某些电视剧很多关于三国时代的官职描述也是错的。不过大将军和大都督一职确实存在,而且这两个官职主要是活跃在东西两汉,魏晋南北朝。我可以依照史书以汉朝到三国的历史,来说一下这个两个官职。
大将军
大将军的职位应该是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官职,而这些官职被用到了东西两汉的政治机构当中。汉朝最初的大将军是淮阴侯韩信,但是在韩信之后,只有七国之乱时外戚窦婴短暂的担任过大将军。在此之后大将军一职不复存在。到了汉武帝时期,大将军的官职再次设立,这一次是为了中央集权。
汉武帝为了加强皇帝的权利,特意在宫中设立内朝以此对抗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的政治机构,当时的内朝主要是给一些官员加封侍中,常侍等官号,让这些人出入宫中,给皇帝的决策出谋划策,这些人被称作内朝官。由此朝廷的决策机构转移到了内朝,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成为了执行机构。也就是说中朝成为汉帝国的政治中心,而且汉武帝还把外朝的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引入了内朝。由于大将军等官职的地位尊贵,相比较于常侍,侍中等卑微的官位,自然而然成为了内朝的领袖。
在汉武帝之后,霍光以大将军兼任大司马录尚书事,从而控制内朝成为西汉历史上的权臣。在此之后大将军便成为丞相之上的官位,实际上的汉朝第一官职。在此之后,大将军一职被外戚垄断,延续到东汉也是这样,东汉朝廷的决策机构是尚书台,而东汉外戚多以大将军录尚书事,以此控制尚书台,从而掌握了朝政。
可以说到了三国时期,大将军依旧是无比尊贵的官职,比如东汉最后一个外戚大将军就是何进,袁绍曾经还对于曹操被封为大将军而耿耿于怀。
大都督
大都督一职,准确来说应该是都督制度的一种。最初的时候是一种差遣,是为了适应军事战争的需要而设立一个军队职位。隶属于都督里面的职位。后来才变成一个固定的官职。
都督制度最初应该是来自西汉时期的汉武帝的改革,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中央的御史中丞,侍御史等监察机构派到了地方担任“外督部刺史”。也就是对于全国的十三部刺史进行监督,这样的监察长官有时候也会率领地方的郡县长官前去征讨地方上的盗贼,维护地方治安,就这样这种中央的监察官有了军事职能,在东汉的时候,就变成了督军制度,在汉光武帝取得天下的时候就有督军御史的官职,后来被废除。但是御史督军的传统被流传了下来。
在东汉的汉安帝之后,东汉的地方上经常出现海盗,农民起义,于是朝廷的中央官员侍御史开始频繁的到地方督军,带着地方的郡县军队消灭这些帝国的反抗者,当然除了御史督军之外,还有其他的中央官员负责督军,比如郎将,将军等等。之所以会有这种督军制度,主要是汉朝地方上的一州刺史权重位轻,无法指挥郡县。另外各个郡县的官员按照规定是不能越界的。这导致一旦出现流窜的农民军和海盗,郡县受制于规定无法越界打击,而刺史只是监察职位,无法指挥官阶两千石的地方大员郡守。这使得中央必须派遣以为中央官员督察领导地方官员打击农民军,这就是督军制度设立的原因。
但是东汉末年,东汉朝廷的威信扫地,地方上的军阀开始崛起,这也使得汉献帝被迫给予这些军阀督将的权利。比如袁绍就被汉献帝给予“督冀,青,幽,并四州”的权利。随着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战争加剧,都督开始作为官员的差遣常态化,虽然都督在名义上还是临时的职务。在曹魏的各个边境,比如西面的关中地区,东面的扬州淮南地区,都设有相应的都督职位。于是东汉的督军制度变为了都督制度。
大都督一职在三国的后期形成,在魏明帝时期,司马懿被加升为大都督,此后在司马懿父子篡位的路上,大都督始终被司马师,司马昭占据,成为他们的专有职位,随后这个临时的差遣变成可了正式的官职。在西晋时期很多人都担任过大都督。
结语
大将军是一个正式的官职,在三国时期之后就就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大将军被滥封,比如四征、四镇、四平、四安等将军资深者也在将军前加大字,如征西大将军、安东大将军,只有蜀汉才保持汉朝的制度,但是随着蜀汉灭亡而消失。之后便是大都督一职的崛起,但是大都督远远没有大将军一职显赫。
影视剧中周瑜的大都督应该是错误的,因为周瑜的官职不是大都督,他做过孙权攻打江夏郡时的“前部大督”。赤壁之战时,也是和程普担任“左,右督”。可以看的出来,这是东汉时期督军制度的流传,这是明显的差遣,而非职务,所以不会有人叫他大都督。如果有,那就是明显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