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东印度,征服印度的是什么人
印度真的很不会打仗吗,历史上被外族征服过几次?
最近,印度总理莫迪非常强势,九十万大军进入克什米尔地区,引发印巴危机。实际上,印度次大陆从来就没有真正统一过,印度(天竺)只是个地理概念。从古代到近代先后有不下十个国家和民族入侵过印度,造成印度人种的多样性,号称世界人种的博物馆。因此,印度人的战斗力是非常低的,大唐王玄策单人独骑借兵灭过中天竺(印度),突厥奴隶将军可以征服印度建立奴隶王朝。
印度大陆三面临印度洋,北面是喜马拉雅山糸,是一个战略安全的国度,只有西北部兴都库什山脉和苏莱曼山脉之间有个缺口叫开伯尔山口,历史上,许多异族军队正是从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河流域进行殖民征服。假如,印度人有中国人一样的勤劳和智慧,在开伯尔山口修建一个巨大的关隘,派重兵把守,或许能免于任人宰割的命运。
古印度土著居民叫达罗毗荼人,曾建立过以哈拉帕和摩享左达罗为中心的灿烂文化。公元前十二世纪,雅利安人从伊郎高原南下。他们发现了开伯尔山口,把一座山命名为兴都库什山脉,意思是杀死印度人的意思。雅利安人在印度大陆中部和北部建立了许多国家,给印度大陆带去种姓制度,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螺四个阶层,不同种姓之间不能通婚,种姓制度影响深远,波及到现代,进入到印度人的骨髓里面。
公元前516年,波斯国王大流士率军侵入印度河流域,将其纳入帝国版图,做为第二十省。继波斯人之后,公元前336年,马其顿国王亚利山大又率军东征,进入印度河流域后,在恒河流域遭摩竭陀国强烈抵抗,不得不兵分两路撤军。亚力山大把印度河流域做为帝国的第六个省,派兵驻守。
希腊人屁股还没有做热乎,被中原王朝打败的大月氏人,匈奴人先后进入了印度大陆,建立并存的王国,其中以大月氏人建立的贵霜帝国影响最大。八世纪时,伊斯兰教兴起。公元962年,突厥萨曼王朝一个奴隶将军的女婿率军征服印度西部,后来建立德里王朝,也叫奴隶王朝,给印度大陆带去伊斯兰教。
公元1500年,突厥化的蒙古人巴布尔率军进入印度大陆,在其中部北部建立一个帝国,即莫卧儿帝国。到十八世纪,英国人又征服印度大陆,建立东印度公司。历史上几次外族入侵,这些人同当地人混血融合,造成印度人种的多样性,有小黑人种,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等,因此,印度号称世界人种的博物馆。
公元1947年8月15日,根据《蒙巴顿方案》,印度共和国成立,同信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分治。印巴两国在客什米尔问题上产生严重问题,几次大打出手。1962年中印战争,被中国边防军打得满地找牙。经过几十年发展后,印度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达十三亿多,开始向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迈近。
印度人野心开始膨胀,他们自认为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几次在中印边境制造磨擦,最近对巴基斯克采取夺夺逼人的态势。印巴两国都是拥核的国家,当战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非常容易擦枪走火,引发核战争,对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危害,希望印度人不要玩火自焚。
谢谢邀请!
三哥被外族侵略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自从进入原始社会后就开始被外族蹂躏,从雅利安人到波斯人、亚历山大、匈奴人、阿拉伯人、英帝国等等数不胜数。
我要讲的却是在大唐贞观年间,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当时唐太宗李世民要派使团出使印度(天竺),王玄策便自告奋勇的要求出使印度。当时大唐和印度交好,这本来是件轻松就可以得来的大功劳,谁知王玄策赶上背运了,印度老皇帝死了,继任者是一个仇视大唐的主。王玄策不但没有得到热烈欢迎还被洗劫一空,并锒铛入狱,随行的人员也被杀了很多。
王玄策还算走运,半夜带着几个亲随逃了出来,等脱离了危险王玄策看看身边就剩下两个亲随,当初可是浩浩荡荡一大队人马啊,现在还有什么颜面再回到大唐。于是王玄策准备报仇雪耻,他向吐蕃借了一千两百士兵又向尼泊尔借了七千士兵,总共借了八千二百士兵。
王玄策带着借来的人马杀回印度,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王城。印度新王率几万士兵抵抗,但还是没有保住王城,连新王在内共俘虏两万多人。
王玄策为印度任命了亲唐的新王,然后带着俘虏浩浩荡荡回到了大唐。
一人灭一国,想一想都振奋人心,反过来也可以看出印度的战力到底如何了!
印度的历史比较复杂,都可以写成一部被侵略的历史了。算上那些成功的与占领一部分印度领土的外族就有10个,主要有雅利安人、波斯、贵霜、白匈奴、突厥、阿富汗、蒙古、希腊和英国人。印度具体被侵略过多少次我不太清楚,我只知道古代印度的战斗力的确很弱。
现在提起印度我们就会想起他们比较幽默的一些方面,什么一辆摩托车载一个排的兵力和他们一些比较奇葩的习俗。他们这些奇怪的习俗和那些肥胖的士兵给人一种战斗力很弱的感觉,现在的印度战斗力真的不弱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是可以排到前列的。
不过古代印度的战斗力的确非常的弱,弱到给人一种只要是个国家都能打得过他们的感觉,这并不是一种错觉而是真实存在的。
印度战斗力之所以这么弱的原因跟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印度地处南亚北边又有喜马拉雅山脉。印度炎热的天气让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都变得安逸起来,原本骁勇善战的特性在南亚的环境腐蚀之下消磨殆尽。
加上有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阻断了很多民族的入侵。没有外患的国家最容易变得安逸,印度就这样偏安一隅造成了战斗力低下的后果。
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之下,他们变得养尊处优,从最开始的侵略者变为了被侵略者。
印度的战斗力弱到了什么程度呢?弱到王玄策借来的兵力都能够灭了印度。虽然这个国家只是印度的一部分算不上一个统一的印度,可是这么轻易的就被借来的兵力给灭了,也能够变相的证明印度的战斗力低下。
想必了解历史的人都听说过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这其中虽然有一些夸大可最终的结果都是印度被王玄策灭国。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武风彪悍无论是文人还是文官都有一定的练武习惯,武风在民间更是盛行。
王玄策作为外交官出使天竺,一行30人来到天竺。此时王玄策不知道天竺已经发生了叛乱,王玄策与叛乱的军队发生了交战失败被捕,诸国进贡的财宝也被天竺叛军抢夺。
王玄策趁着守卫松懈逃离了出去,王玄策虽然只是一介文官可也忍不下这个气。他假借唐王的名义向吐蕃与尼泊尔借了一共8200人的兵力,向天竺叛军发起进攻。
王玄策凭借着借来的兵力向天竺叛军阿罗那顺发起了进攻,仅仅三天就攻打到天竺中部斩首三千余人。
阿罗那顺不服收拢兵力再次与王玄策展开了交战,结局就是自己连带王子王妃12,000余人被俘虏。最终天竺终于感到了害怕,献上了各种奇珍异宝战事才得以停息,王玄策将俘虏的12,000余人和各种奇珍异宝送到长安被唐太宗封为了朝散大夫。
唐朝从来没有把天竺当做过对手,对此事胜利也并不重视。因为相比于其他的将领的事迹,唐玄策此次的胜利实在太“渺小”所以对此事也没有多少记载。
从这件事我们就能够看出来印度的战斗力有多么的弱小,王玄策是一介文官兵力也是借来的还没有时间经过整合,就凭借这样的作战人员就能够打得印度投降,就此能够看得出来印度的战斗力有多么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