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蒙恬将军简介

游戏百科 2025-08-09 4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蒙恬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1. 打匈奴修长城,蒙恬对秦朝忠心耿耿,为何最终死于非命?
  2. 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有什么关系?

打匈奴修长城,蒙恬对秦朝忠心耿耿,为何最终死于非命?

蒙恬是秦朝的一代名将,为秦国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最后却落得身死的下场。他的死,与秦二世及奸臣赵高有直接的关系。以下详述之。

第一,北伐匈奴,修筑长城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大举发兵三十万,北伐匈奴。秦军总司令蒙恬有显赫的家族背景,蒙家三代都出名将,从蒙骜到蒙武到蒙恬,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

蒙恬北伐,势如破竹,一口气把匈奴人赶出河南地。次年,蒙恬又夺取河套以北的阴山地区,设四十四县,置九原郡,在黄河沿岸修筑城池要塞。之后,蒙恬又渡过黄河,攻取高阙、阳山、北假等地。

由于匈奴人居无定所,飘忽不定。为防匈奴南下,秦始皇征发大批人力,由蒙恬主持修筑长城防线。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蜿蜒万里,故而称为万里长城。这个万里长城,与现在的万里长城其实不是一回事,秦长城早在历史的风沙中损毁殆尽了。蒙恬主持修筑的长城,是在战国时代秦、燕、赵三国长城的基础上,缀连而成,也并非完全新建。

蒙恬北伐匈奴,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力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秦帝国强大的写照。蒙恬驻守北疆十余年,威震匈奴。由于功劳赫赫,秦始皇对蒙氏家族尊宠有加,蒙恬的弟弟蒙毅也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兄弟两人风光无限,蒙恬统兵于外,蒙毅则在朝中为皇帝出谋划策,两人位高权重,都是忠信之臣,其他将领,谁也不敢与蒙氏兄弟争风头。

第二,秦始皇暴死导致一场政变阴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东巡途中。秦始皇暴死,导致一场政变阴谋。

当时跟随秦始皇出巡的重要人物,包括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以及权倾一时的蒙毅。如果秦始皇死时,蒙毅在场,估计也没有赵高的政变。偏偏当时蒙毅不在,他去哪了呢?

原来在秦始皇病重时,什么药都没用,只得寄希望于超自然的神灵,于是他派自己的最信任的蒙毅去向山川之神祷告。秦始皇没有料想到,他的这一决定,葬送了大秦帝国。历史有时就是如此吊诡。

秦始皇临死前,写了一封信给长子扶苏,要他速速返回咸阳。在此之前,长子扶苏曾反对秦始皇坑杀儒生,始皇一怒之下,把他打发到北疆,让他去监督蒙恬。秦始皇写完信后,交给中车府令赵高。

然而,谁都没想到,赵高居然把这封信给扣留不发。为什么呢?只要扶苏回到咸阳,肯定是继位当皇帝,只要扶苏当皇帝,赵高的政治生涯就算完了。扶苏与蒙恬、蒙毅兄弟的关系密切,而且都很讨厌赵高。特别是蒙毅,跟赵高有过节。

有一回赵高犯了事,皇帝让蒙毅去审理,蒙毅刚正不阿,判他死罪。但是后来秦始皇特赦了赵高,赵高比较会拍马屁,又官复原职。不过,这么一来,他与蒙氏兄弟的仇算是结下了。

鉴于蒙氏兄弟与扶苏的关系,只要扶苏上台,赵高必然无立足之地,甚至可能清算当年的死罪。大家想想,赵高能不害怕吗?所以他一定要阻止扶苏上台,还要干掉蒙氏兄弟。于是,一桩惊天大阴谋出笼了。

赵高决定把公子胡亥推上皇帝宝座,他曾经是胡亥的老师,关系非同寻常。赵高说服了李斯,因为李斯也担心蒙氏兄弟会取代自己的丞相地位,于是同意入伙。于是三人密不发丧,伪称得到皇帝遗诏,立胡亥为太子。

接下来,就是对扶苏与蒙氏兄弟下毒手。

第三,蒙氏兄弟含冤而死

李斯与赵高伪造一封皇帝诏书,加盖玺印,大意如下:扶苏与蒙恬率数十万大军屯兵,无尺寸之功,还屡屡上书直言诽谤皇帝,心怀怨恨。扶苏作为人子不孝,赐剑自裁;将军蒙恬知扶苏阴谋,不匡正其行,为臣不忠,同样赐死。

赵高派使者把诏书送到上郡,扶苏泪流满面,他本为孝子,父叫子死,子不可不死。他默默走向内室,打算引剑自裁。蒙恬觉得事出蹊跷,阻止说:“陛下现在出巡在外,尚未立太子,我率三十万大军守边,公子为监军,这乃是天下重任。现在仅凭使者一面之辞就自杀,焉知非诈?不如先请示朝廷,待朝廷回复后,再做决定不迟。”

然而,扶苏这个人愚忠愚孝,他说:“父亲赐儿子死,何必再说?”遂自刭而死。蒙恬不肯自杀,使者大怒,当即将他逮捕,投入监狱。

秦二世胡亥还有点良心未泯,认为蒙恬没什么罪过,打算把他释放了。赵高当然拼命反对,还编了些瞎话,攻击蒙恬的弟弟蒙毅。他对胡亥说:“先帝很早就想立您为太子,都是因为蒙毅反对才未立。蒙毅这个人不可留,不如杀了他。”

胡亥向来没什么主见,赵高说什么,他就听什么。

蒙毅被捕,关在代郡。胡亥派人对蒙毅说:“以前先帝要立我为太子,你却从中阻挠。丞相认为你这是不忠,是株连九族之罪。不过朕于心不忍,只赐你一人死,这样你也算幸运了。”先帝几时想立胡亥为太子?他又几时阻挠过?蒙毅想要申辩,只是使者知道秦二世的用意,不听他申辩。蒙毅不愿自裁,使者遂令人将他处死。

轮到蒙恬了。蒙恬以悲凉的语气说:“我蒙氏三代为将,为秦国建立的功业多矣。我有三十万兵众,今日虽身陷囹圄,只要振臂一呼,仍足以起兵反叛。然而,我宁愿选择死以守道义,是不敢辱没先人之教,不敢忘先帝之恩。”于是吞药而死。

蒙恬,蒙恬将军简介

首先,关于始皇的传位说法是有争议的,我这边只按《史记》记载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1、长公子扶苏在蒙恬的军中,他们的关系比较亲近,那么在二公子胡亥上位后,扶苏自尽,那么蒙恬被杀是很正常的事情,夺位之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兄弟都可以杀了,何况是一个臣子。

2、在赵高忽悠李斯的时候,他是提了蒙恬的战功、能力、以及和扶苏的关系的,李斯是怕蒙恬取代自己的位置的,在有机会的情况下他肯定是想永绝后患的,而赵高也有自己的计划,干掉蒙恬符合他的利益,当时帝国的两个权臣,帝国的实际掌控者都希望蒙恬死。

3、当时蒙恬手下的精兵是当时秦帝国最精锐的军队,若扶苏不自尽,他们联合在一起,是有很大的机会夺得皇位的,而在扶苏死后,帝国的统治者又怎么会容许蒙恬这样的人活着呢?

4、当时蒙家在军中根基很深,而蒙恬又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而二世得位不正,万一夺位事发,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隐患,二世集团的人,肯定要杀死蒙恬,他越是有功劳,有能力,他就越要死。

打匈奴修长城,蒙恬对秦朝忠心耿耿,为何最终死于非命?

蒙恬之死都是阉人赵高害的,秦朝的灭亡或多或少也和赵高有关。

秦始皇死后,秘不发丧,赵高做通李斯、胡亥的思想工作,三人密谋立胡亥为帝,发假诏逼远在戍边的“公子扶苏,将蒙恬”自尽。

由于认死理的扶苏没有窥破让其自尽是个阴谋,但被蒙恬看破了,蒙恬劝扶苏没听自尽了,而蒙恬没有自尽,被囚于阳周。胡亥得到扶苏自尽的消息就想把蒙恬放出来。

这时赵高出来就诬陷诽谤,要把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置于死地,而胡亥的皇帝位是赵高扶上去的,自然对赵高是言听计从,所以蒙恬、蒙毅都死在赵高的手里。

那赵高为何非要置死蒙恬哥儿俩了,因为赵高懂刑罚,被始皇帝任用作了胡亥的老师,曾经犯了重罪,差一点被蒙恬的弟弟蒙毅处斩,幸亏秦始皇保下了才得以活命,从此赵高就和蒙氏结下了仇,赵高害蒙恬蒙毅纯属报私仇。加上赵高是其母亲与人野合而生,从小就被閹了,心理上有缺陷,自秦始皇死后,好不容易得来的权柄,怕蒙氏兄弟当权自己失势,所以非要弄死蒙恬蒙毅。

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有什么关系?

扶苏与蒙恬,一般来说,他们的中间有一个秦始皇,因为他们一个是秦始皇看中的继承人,一个是秦始皇最为倚重的将领,所以就秦始皇而言,他是很愿意扶苏与蒙恬走的近一点的。

蒙恬受秦始皇所托,前往北方抵御匈奴,并且因为对于蒙恬的信任,秦始皇毫不犹豫的将几十万军队直接交给了蒙恬,并没有派遣监军,不过,或许秦始皇也已经考虑了在后来派扶苏前往北地,予其接近蒙恬,锻炼自己。

后来,扶苏因为与秦始皇的政见不和,所以被秦始皇贬到了蒙恬的军队。一来可以监视蒙恬,二来可以锻炼扶苏的能力,因为一个君王不仅仅只能讲究仁义,还需要有足够的杀伐果断。而这些,是只有在军队中才能够磨练出来的。

扶苏可以说的上是蒙恬的一个崇拜者,他未秦朝立下汗马功劳,可谓是秦朝的一个英雄。也正是因为这样,赵高在沙丘之变中也是以扶苏将会任用蒙恬来将李斯怂恿到自己的战线,要知道,李斯可是扶苏的岳父,而就算是这样李斯还是很明白扶苏与蒙恬的未来关系走向。

而蒙恬,他作为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而且尽管当时扶苏并没有被确立为法定的皇位继承人,可是在大家的心里,都认为扶苏继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所以对于未来的君王,蒙恬也是很乐得与之交好。并且,扶苏的个人性格也很对蒙恬的胃口,所以蒙恬没有理由去疏远与自己相若知音的人。

可以说,扶苏在蒙恬这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甚至在蒙恬的教导下,他的战功比起很多军队将领来都是相惶不让的。他渐渐的已然有了君王本该有的英气与桀骜。

蒙恬不仅仅是让秦始皇所倚重,更是为扶苏所倚重。

而至于后来的沙丘之变,因为赵高李斯矫诏,所以本该成为帝王的扶苏也被一纸假诏被逼自尽。当时老成持重的蒙恬也看出了一些端倪,并且劝告公子扶苏不要过早的相信诏书所写,实在不行,他是很愿意扶助公子扶苏成为帝王的。可是也许是扶苏有着自己的考虑吧,他并没有听从蒙恬的劝告,而且追随自己的父皇去了。而蒙恬,也在此后被赵高等人所陷害。

蒙恬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蒙恬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