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制作台,星球 制作
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全功率运行,可使地球达到多少加速度?
用伪科学的层面充分发挥想象力 所以才叫科幻 那么较真你写个 好不容易出个敢想敢为的中国科幻电影 一大堆伪科学家在这边唧唧歪歪 站在科教的角度 一部科幻片要客观的去欣赏里面的概念思维 在概念思维中能否在今后的科技发展得到应用变为现实 这是其存在的意义 无限放大的想象力 才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比如100年前人们不敢想像现在的手机 天上的飞机 科技的发展都是在这不敢想中创造奇迹 欣赏电影要理性看待 咱中国也能拍好电影 国外可以天马行空 咱为啥要卑微 站起来吧 祖国同胞们
不就是一步科幻电影吗?请各位科学家回答雷神的锤子的密度为多少?他怎没在外太空生存?他拿着像玩具,钢铁侠咋拿不动?灭霸的响指到底产生了多大的能量?相当于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多少倍?又怎能选择性杀人?
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全功率运行并不能使地球达到一个很大的速度,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全功率运行也要五年的时间才能把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可以说这个加速度是非常非常小的,更何况是达到光速千分之几。但是,离地球较近的木星就不一样了,因为地球和木星个头相差很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借住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来帮地球加速。
我们知道地球的重量大概有60万亿亿吨左右,而行星发动机的总功率却只有150万亿吨,这个推力其实并不大,它要把地球推到太阳系的逃逸速度也需要五年的时间,这样一算的话,我们到达比邻星至少也要七万年的时间,在到达比邻星这七万年时间,人类只能考地球上现有的物资生存下去,地球上匮乏的物资很难保证人类可以生存这么久。
所以人类就想到了另一个办法,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来帮地球加速,在这个加速过程地球可以做到零消耗,改变方向,并且以更快的速度到达比邻星,所以最终人类选择了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来为地球提高到一个更高的运行速度速度,以保证人类更快达到比邻星。
地球的总质量是60万亿亿吨,行星发动机的总推力是150万亿吨。可以很简单的计算出,如果行星发动机全部满负荷运行,可以让地球产生0.00025米每秒的加速度。看起来很小。但是,加速度是一个很可怕的量,尤其是长时间持续的加速度。把这个加速度持续5年。0.00025*60*60*24*365*5=39420米每秒,远远大于把地球加速到脱离太阳系所需要的速度。如果在脱离太阳系后持续加速500年,那就可以达到2万千米每秒的速度,达到光速的7%。可以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内完成迁徙到比邻星的壮举!
第一,地球是由几个板块构成的,推力过大可能让板块分裂,最后导致地球散架,第二,可能会导致空气被甩出地球,让地球上无空气可用,第三,地球停止自转后就无重力,人会四处漂散,根本不可能还有车在地球上行驶。第四,迎风面会有大量流星迎面坠落,轰击地表,迟早会把地球炸的四分五裂。……总之,推着地球在太空中流浪是不现实的,有造发动机的时间和财力物力,不如多造几个领航员那样的飞船,装个几亿人,也够去别的星球开辟新家园了。
窦骁参加的《探秘行星地球》值得一看吗?在哪个台播呢?
关于人类文明的片子多看看是极好的!人类探索外星移民之道从来都不是为了躲避地球上的灾害,而是恐惧人口膨胀的压力、自然资源耗竭甚至是更远期的太阳老年期膨胀变为红巨星时对地球的炙烤。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找不出任何一颗行星是如地球一般宜居的(或者换句话来说,即使找到宜居星球,以现在的科技水平可能也很难过去长期生活)。
《流浪地球》中吴京用12000台行星发动机推地球的行为在现实中是否真的可行?为什么?
有好事的人算过,根本推不动。
即使假设可以推动,加速到光速的千分之五,也需要二十万年。
科幻毕竟不是科学,而是艺术。郭帆导演在采访的时候说到过,他们找中科院的专家咨询过,人家上来就说流浪地球的基本假设就不能成立。
不过他们取舍下,还是决定这样去做,所以电影毕竟和科学不是一回事,还需要艺术的加工。